论父母的自我修养
人性贵于世间任何规则。 —— 让·皮亚杰
论起来 ,大家公认的不用面试考核的唯一职业就是做父母了,这是真正的“天赋人权”,老天爷让你当,你不当还不行。相对应的,这个职业难度不说是hardcore也差不多,论这个职业长度,论这个职业强度,论这个斗智斗勇,论这个费心费力,要是真投入进去,哪个方面都够头疼的。而真正的问题是你还没法拿孩子练手,那真是跳进大海里学游泳。
在我成为人父之后,深刻地理解了丁克家庭的选择,如果精神独立到不需要孩子来支撑,这也是一条可以走的路。单纯从经济学成本角度考虑,对孩子在经济方面的投入,特别是在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,换作做别的努力幸运的话能干成不少大事。当然,这并不代表我倾向于丁克家庭,理解归理解,在个人认知上,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,可以促成父母的成长,某种意义上说,经历了孩子养育的过程,人生才完整。细品一下,是不是有点自虐的味道。
又提到了父母成长这回事,八十年代的一段相声,戏谑地表达了当爸爸的难度,这才叫共同学习、共同成长。
甲:我们制定了一条极为有力的措施。
乙:什么措施?
甲:买一套《十万个为什么》!
乙:买那个干吗呀?
甲:背呀!都背下来,就不怕孩子问啦!
乙:这叫什么主意!
甲:敢情这一套书不少,二十多本哪!
乙:这可够背的!
甲:没事儿,我们两口子分工,她背一半儿,我背一半儿,她背:天文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电力、地质、医学、数学;我背:人体、体育、植物、动物、法律、历史、文艺、军事。将来儿子问到她背的内容由她说,问到我背的内容归我讲。我们俩是上班前背,下班后背,买菜时背,做饭时背,吃着饭背,刷着碗背,走路背,坐车背,躺在床上还是背,这嘴一天到晚就不闲着:“……为什么北京车站的钟每隔半分钟才跳一格!为什么公共汽车的后窗是不打开的?为什么说噪音也是一种污染?为什么说牛皮癣不是癣?为什么美国夏威夷群岛火山特别多?为什么人要不停地喘气儿?为什么鼻子的大头儿通常冲下?”这多新鲜那,大头儿冲上那是漏斗儿?你说这帮人没事儿研究这个干吗呀?!
乙:你们这种精神固然可嘉,但毕竟不是办法。
甲:那依着您……?
乙:好好补习文化,重学基础知识。
甲:英雄所见!我报名上学!我先报名……上小学!
乙:上小学?
甲:我是正赶上动乱的时候上的初中,有名无实啊!我决心要把时间夺回来!我从小学四年级上起!……
乙:那跟你儿子一班啦!
甲:不是一个学校,我在夜校。哎呀!上了几天课,我就觉着这小学四年级功课怎么这么难哪?天天就作业我就愁死了!
乙:你的基础是惨点儿。
甲:那天晚上回到家,吃了晚饭,我跟我儿子在一个桌子上做作业,他跪在那边儿椅子上,我跪在这边椅子上,我这么一看,嘿!我们爷儿俩今儿个作业题一模一样!
乙:巧啦!
甲:我说:“那什么……借我橡皮使使。”
乙:嘿!
甲:我这儿涂得乱七八糟老算不对。我一想要不然请教请教我儿子!
乙:那也好。
甲:可这玩意儿怎么说呀?
乙:这有什么?
甲:对!为了学习,我豁出去了!把脸一抹,不耻下问!我说:“那什么……劳驾问问这道题怎么做?”
乙:真不含乎!
甲:可我儿子说话太气人啦!
乙:他怎么说的?
甲:“爸爸,你是想问我这道题怎么做对不对?”
乙:不错。
甲:“我不能马上告诉您。”
乙:那为什么?
甲:“我马上告诉您,您印象不深。要提倡自己开动脑筋,好好想一想,这道题到底应该怎么做?”
乙:好嘛!
甲:我爱人听完就乐了:“还爸爸呢!儿子帮着做作业,你丢人不丢人哪!你配当爸爸嘛!” 我听着心里特不是滋味儿,真是,照这样下去,我配当爸爸吗?我越想越多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好容易快天亮才迷糊着,刚一迷糊,做了个梦,太可怕啦!
乙:做的什么梦?
甲:二十年后,也不知怎么的我们家订了这么一条规矩。
乙:什么规矩?
甲:不是谁想当爸爸就当爸爸,取消终身制,实行考核制,谁考上爸爸谁当爸爸。结果考卷一下来,我一看一道题都不会! 我一想,这要考不上爸爸多寒碜呀,我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。我是越哭越伤心,越哭声越大。正哭着,我儿子把我推醒了,问我哭什么? 我哭着和儿子说:儿子,你可记住了,我是你爸爸!
—— 牛群、冯巩 《威胁》
玩归玩,闹归闹,别拿育儿当玩笑。真是父母感觉投入很多,最后和子女反目成仇的也不鲜见。这不仅仅是让人感觉心痛,更是遗憾。身处新手村的父母迷茫是正常反应,而各个过程出现的新问题,又让人感觉山后面还是山。所以当父母的,第一个要明白的,就如二次元日本漫画中常说的是要有觉悟,知道这是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,是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,要做好心理准备,特别是做出方向选择。
最近断断续续地看完了《无条件养育》这本书,有些感触。这本书最可贵的,不是讲可操作性强的育儿方法,而是原则和方向。其实,从科学性上来看,我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书中给出的结论。经历过充斥在网络上的断章取义,人云亦云之后,我很难再无条件地去接受一些所谓科学性的结论,除非能给出充实地文献参考。虽然有些极端,但从结果上看这样做只会让你所获更多,所失更少。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,书中经常提到某些研究结论,并未给出明确的参考文献,显得不是足够严谨,但其表达的价值观已经足够让我有所得。
抛开书里面不停强调的,无条件养育vs有条件养育的绝对优势之外,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:
育儿要有自省和负责的态度。人在心理和行为上真的是有惯性,不主动反思和孩子的互动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的话,原生家庭那套东西很容易代际传递下来,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”可不是一句玩笑话。责任心用不着多说,育儿精神力量的一部分,按照本书作者的吐糟来讲,
“其实说到底,养育孩子的整个过程都挺不容易的,尤其是当你想要做好事。如果你不愿放弃任何自由时间,如果你想让你的房间保持安静和整洁,那么你或许应该考虑改养热带鱼。” —— 《无条件养育》Alfie Kohn
你怎么看待你和孩子间的关系?我曾经和同事朋友聊过拿孩子当朋友的想法,甚至于看到“多年父子成兄弟,现在他是我哥”的张大春父子,嗯,有别样味道。这是一种心态,关键在于是否将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。《无条件养育》提到对待孩子的13条原则:
深思熟虑
重新考虑你的要求
专注长远目标
将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
不仅改变行为,而且改变视角
尊重、尊重、尊重
真实可信
少说,多问
记住孩子的年龄
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,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
不说没必要的“不”
不要那么死板
不要匆匆忙忙
—— 《无条件养育》Alfie Kohn有意思地是,回过头来仔细想想,这里面大部分的原则难道不是对成人也成立的么?这说明这些原则体现的是人性的基本面,无论孩子或者成人。孩子在某些方面应该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看待,关心他/她真实的需要和感受,关心他/她内在的健康。不要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抽象为权力关系,寻求一种权威式的快感。
育儿方式最终体现的是你对价值观的选择。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,你就会用什么样的育儿方式。就像《无条件养育》中提到的,
心理学家埃里希·弗洛姆不无悲哀地说:“鲜有家长具备勇气和独立性,做到更关心孩子的幸福,而非孩子的成功。” —— 《无条件养育》Alfie Kohn
是认为孩子的幸福、他的真实需要、心理的健康、人格的完善更重要,还是其他更重要,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方向选择。明确自己的价值观,自然就会选择匹配价值观的育儿方法论,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,当然最终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,但终归偏也偏不到哪去。
至于方法论,书中也有一些介绍,但也正如作者所表达的,因人而异,因地制宜,活学活用,不要当做菜谱式的说明书来看待。
最后,将这本书推荐给有相近价值观的朋友看一看,“八字相合”才有缘相见。
附:想要了解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《无条件养育》读书笔记。